这段时间,中东的局势愈加紧张,犹如一块被烈火烤着的铁板。以色列发动了代号为“雄狮之力”的空袭,精准打击了伊朗的核设施,爆炸产生的浓烟冲天而起,甚至连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都在这次空袭中“被斩首”。面对这一挑衅,伊朗迅速回击,派出数百架无人机和导弹轰向以色列的特拉维夫,双方交替出招,战火一度蔓延至直接冲突的阶段,代理战争变成了明面上的较量。
这种紧张气氛令人无法忽视,连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老百姓,都收到了来自外交部的紧急“红屏警告”——驻以色列使馆在深夜发布了最高级别的安全警报,措辞严厉且急迫:“立即撤离!切勿前往危险地区!”这一警报的出现,让熟悉国际局势的人不禁心头一震。上一次出现如此强烈的警报,还是阿富汗政权更替的前夕。
---
01、军火狂奔,美国加大战争筹码
以色列在战斗的同时,也悄悄调整了自己的“弹药供应商”。年初时,以色列与本土军火商签订了高达10亿新谢克尔的合同,生产了数千枚重型炸弹,目标是为了减少对美国的依赖。然而到了6月,形势发生了转变——以色列军方的弹药库几乎见底,炮弹消耗速度惊人,前线士兵不得不降低开火频率以延续战斗。
展开剩余78%真正的补给线,还是横跨大西洋。美国迅速派出了两艘航母战斗群直扑中东:“尼米兹”号航母紧急从南海调转,“卡尔·文森”号航母也从阿拉伯海接近,90架舰载机整装待发。更为夸张的是,30架美军加油机连夜跨越大洋,为以色列空军输送燃料,确保了战机可以继续作战。
特朗普一边口口声声说“不参与”,一边却不遗余力地提供援助。以色列收到的援军“大礼包”中,包括了1800枚MK-84钻地炸弹,这种炸弹能够穿透11米深的钢筋混凝土,曾被拜登政府以“威力过大”为由禁止出口,而如今禁令已被解除,所有炸弹已送达以色列。
---
02、30国站队,全球裂成两大阵营
尽管以色列和伊朗并未正式宣战,全球的阵营已经逐渐分化成两大阵营。6月,在开罗举行的紧急会议上,来自21个阿拉伯国家的外交部长们联合声明,公开谴责以色列的行动;与此同时,上合组织的9个成员国也开始通过国际法手段对以色列施压。
而巴基斯坦的态度,给这场战争带来了更大不确定性。6月16日,巴基斯坦国防部长公开呼吁伊斯兰世界“支持伊朗”,虽然关于“巴基斯坦空军赴中东”的消息仍是传言,但作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站队伊朗,无疑大大提升了危机的级别。
西方阵营的援助显得直接且强硬:英国首相斯塔默宣布增派“台风”战机,航母“威尔士亲王”号也准备赶往阿拉伯海与美国舰队汇合。印度处于两难境地,一方面需要以色列的军火,另一方面却又舍不得阿拉伯国家的石油和侨汇,最终选择了保持沉默。
---
03、三条红线,触碰任何一条都可能引发全面战争
当前局势已如悬崖上的极速行驶,随时有可能跌入深渊。三条“死亡红线”紧张悬挂,稍有触动,就可能引爆一场全面战争。
第一条红线在海上——如果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,全球三分之一的海运石油将被切断。伊朗革命卫队在3月已进行过封锁战术演练,而哈梅内伊的言辞也透露出,霍尔木兹海峡是伊朗的“终极筹码”。国际能源署已发出警告:一旦封锁,油价可能在一天内暴涨超过13%,全球经济将遭遇沉重打击。
第二条红线是伊朗的地下核工厂。以色列的空袭重点一直是打击伊朗的核设施,而伊朗已成功提炼出60%的浓缩铀,这一浓度已接近武器级(90%)。如果以色列彻底摧毁了福尔多地下核设施,放射性尘埃扩散的后果将是不可预测的,而伊朗很可能会倾力研制核武器进行反击。
第三条红线与美军相关。特朗普政府要求所有在伊朗境内的美国公民“立即撤离”,同时派遣航母逼近波斯湾。美国五角大楼的内部推演表明,如果伊朗的导弹误伤了美军基地,美国必定参战。中东的所有美军基地已进入最高警戒状态,航空公司不断取消航班,一张离境机票的价格暴涨至数千美元。
---
04、悬崖边缘,全面战争仍是小概率事件
尽管局势已经紧张到极点,但全面爆发战争的概率仍被认为不足10%。其中的原因,正是各方面临的现实困境。
以色列现役军人仅有17万人,若真要远征伊朗高原,后勤补给将面临严重问题,战斗力将迅速下降。伊朗也清楚,硬碰硬的对抗只会走向死路。革命卫队虽然口头上高喊“摧毁以色列”,但实际作战中却主要依靠代理人——黎巴嫩的真主党手中握有大量火箭弹,胡塞武装则多次对沙特油田进行偷袭。
大国之间也在悄悄降温。中国外长王毅分别与以色列和伊朗的外长通话,推动和平解决;俄罗斯通过阿曼传递信息,要求伊朗保持克制;美国则陷入两难,一方面需要支持以色列,另一方面又担心油价暴涨会影响国内选情。
即便以色列国内也开始显露疲态,经过与哈马斯、真主党多线作战后,国内经济出现负增长,民众开始抗议军费开支压缩民生预算。战争终究是一场烧钱的游戏,维持战斗的成本越来越高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平台推荐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