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
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,孩子姓谁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事情——当然是跟爸爸姓。
这几乎成了铁律,以至于许多人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。
但你可曾想过,一个家庭中孩子姓氏的选择,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家庭权力关系和妈妈的地位高低?
最近,我在小区遇见了两位老朋友,聊起了她们家孩子的姓氏问题。
结果发现,这个看似简单的话题,却折射出现代家庭中妈妈地位的微妙变化。
妈妈家庭地位是高是低,从孩子的名字就能分辨一二,八九不离十
"我家两个孩子,老大跟他爸姓,老二跟我姓。"小区里的李阿姨笑着告诉我。
这位事业有成的金融经理并不是女权主义者,她解释道:"这是我和丈夫婚前就商量好的,一人一个,很公平。"
展开剩余81%而另一位王阿姨则有些羞涩地说:"我们家两个孩子都跟他爸姓。
其实我也想过让小儿子跟我姓,但公婆坚决反对,丈夫也站在他父母那边,所以就算了。"
两位妈妈的不同境遇,让我开始思考:孩子的姓氏真的只是一个简单的称谓吗?
在我走访了更多家庭后,一个有趣的现象逐渐清晰:通常情况下,妈妈在家庭中地位越高,孩子跟母姓的可能性就越大。
根据社会学研究数据显示,在中国,大约只有1.4%的孩子随母姓,0.8%的孩子使用父母双方的复合姓。
但这一比例正在逐年增长,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,如上海、浙江和江苏等地。
能决定孩子姓氏的妈妈,家庭话语权不低
社会学家许琪的研究表明,能够决定孩子随母姓的女性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点:
1. 经济实力强
"我家孩子跟我姓,婆婆虽然不满意,但也没办法。"
90后妈妈小雯说,"因为我们的房子是我父母出的首付,平时孩子也是我父母在带,他们付出了很多。"
经济独立是女性争取家庭话语权的基础。当一个女性有着不错的收入,甚至比丈夫挣得还多时,她在家庭决策中的发言权自然而然会增强,包括对孩子姓氏的决定权。
2. 教育水平高
研究数据显示,在城市地区,母亲教育水平越高,越可能给孩子使用复合姓或母姓。
高学历女性往往有更强的性别平等意识,也更有能力在家庭中争取自己的权利。
"我是博士毕业,我丈夫是硕士。当我提出想让孩子用复合姓时,他觉得这很合理,没有任何异议。"
北京的林女士说,她的孩子使用"林-王"作为姓氏,既保留了父亲的姓,也传承了母亲的姓。
3. 原生家庭支持强
"我父母只有我一个女儿,他们很希望能有一个孙辈继承我们家的姓氏。"
30岁的张女士告诉我,"而且他们帮我们买了房子,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,付出了很多。我丈夫也理解,所以我们的二儿子就跟了我的姓。"
母方原生家庭的支持,尤其是经济支持和照顾孩子的投入,往往能够增强女性在家庭中的议价能力。
当丈夫的家庭无法提供相同水平的支持时,妈妈争取到孩子随自己姓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。
妈妈地位低的家庭,有这些典型表现
相反,在一些家庭中,我们也能从孩子的姓氏安排中看出妈妈地位相对较低的迹象:
1. 没有选择权
"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。结婚时我婆婆就说得很清楚,孩子必须跟他们家姓,否则就不认这个孙子。"家住南方小城的陈女士无奈地说。
在传统思想浓厚的家庭中,妈妈往往没有决定孩子姓氏的选择权,这种情况下女性的家庭地位通常较低。
2. 即使是女儿也必须随父姓
"我们家两个女儿都跟他爸姓,虽然在农村女儿通常不被看重,但婆家还是坚持要两个孩子都跟丈夫姓。"来自河南的农村妇女小芳说。
在一些家庭中,即使是女孩也必须随父姓,这反映出的不仅是对传统的坚持,还有对女方家庭地位的忽视。
3. 有特殊名字暗示"求子心切"
更有一些家庭,女孩的名字里带有"招弟"、"来弟"等字眼,表达着父母对生育男孩的渴望。
根据最新研究,这类名字在宗族文化较强的地区更为普遍,比如江西、福建和广东等省份。
这种现象折射出的是父系传承观念的强大,以及对女性价值的轻视。在这样的家庭里,妈妈的地位往往很低。
果妈寄语
作为一个关注家庭教育的妈妈,我认为孩子的姓氏安排只是家庭关系的一个缩影。真正重要的是,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被尊重,都有发言权。
姓氏文化正在变革,但无论如何变化,都应该以尊重、平等和爱为基础。
当我们能够放下传统的桎梏,真正从孩子的福祉出发考虑问题时,家庭关系才会更加和谐,孩子才能在更健康的环境中成长。
你家的孩子是跟爸爸姓还是妈妈姓呢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!
©图源网络|侵删
作者简介:果妈,家庭教育指导师,专注分享育儿知识、亲子教育经验、婚姻家庭感悟,欢迎关注。
发布于:广东省配资平台推荐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