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3日18时起,俄军从库尔斯克、罗斯托夫等六个方向,向乌克兰发射了539架无人机和11枚导弹。 其中包括1枚时速10马赫的“匕首”高超音速导弹、6枚“伊斯坎德尔-M”弹道导弹和4枚巡航导弹。空袭核心目标直指基辅,乌军最强防空部队第40战术航空旅的“爱国者”导弹阵地就藏在瓦西里科夫空军基地的机库里。
俄军的战术像一场精心编排的“死亡三步舞”。
第一批百余架成本仅5000美元的廉价无人机充当“诱饵”,引诱乌军启动“爱国者”系统;紧接着,“雷霆-S”电子战无人机释放电磁脉冲,瘫痪雷达和通信链路;最后,携带热成像导引头的“柳叶刀-3M”精准扑向暴露的防空阵地。这种战术在6月9日已初显威力:当时俄军用479架无人机配合电子压制,一举摧毁卢茨克地下仓库里141枚北约提供的导弹,包括56枚“风暴阴影”和32枚“爱国者”。
乌克兰空军通报称拦截了478个目标,但西方指挥官们笑不出来。
背后是一场残酷的成本碾压:乌军每发射一枚“爱国者-3”拦截弹,就消耗300万美元;而俄军的“天竺葵-2”自杀无人机成本仅2万美元。相差150倍的代价,让乌军的防空资源正在被急速抽干。讽刺的是,部分被击落的无人机残骸上,贴着“深圳某科技公司”的民用芯片标签,这些元件经伊朗组装后,成了撕裂基辅夜空的利爪
空袭发生时,特朗普刚挂断与普京的通话。
前一秒,特朗普还在敦促俄方“尽早停火”;后一秒,基辅的爆炸就震动了全球。 更让泽连斯基心寒的是美国的实际动作:五角大楼悄悄截留了30枚“爱国者-3”导弹和92枚AIM-9空空导弹,这些武器原计划经波兰运往基辅。 与此同时,欧盟的200亿欧元援助计划被匈牙利一票否决。
泽连斯基在视频讲话中承认,这是“残酷的不眠之夜”。
他公开敦促美国继续提供防空武器,强调“爱国者导弹是守护生命的关键”。 但现实是,美国几乎停止了全部炮弹和零部件供应,连存放在波兰的援乌武器也被按下暂停键。 白宫对此的解释是:“需要审查是否与美国国防优先事项一致”。
俄军的空袭规模正在加速升级。
6月29日,俄军刚发动过一轮大规模空袭;而7月3日这波539架无人机的攻势,刷新了单次袭击纪录。 乌克兰空军发言人伊格纳特证实,其中超过330架是攻击型无人机,这些无人机以6至12架为一组,分批次扑向基辅的能源设施、军工企业和防空指挥系统。
袭击造成的损失远超乌军公布的“23人受伤”。
基辅铁路枢纽严重损毁,多莫杰多沃机场铁轨被炸断,谢列梅捷沃机场一度瘫痪。在莫斯科州列宁区,无人机残骸击中公寓楼,7套住房瞬间损毁;库尔斯克州别拉亚镇的购物中心遭炮击,4名平民死亡。
泽连斯基的应对策略聚焦在无人机对抗上。
他在7月4日宣布,乌克兰将“最大限度扩大”拦截型无人机生产规模,并强化操作员培训。 这一决策背后是乌军近期在拦截“自杀式无人机”上的突破:仅7月4日当天,乌军就击落数十架俄军自杀式无人机。
乌克兰的无人机自主战略早已布局。
2024年,乌本土生产了超过100万架无人机,而2025年的目标是组装3万架大型远程无人机,用于突袭俄本土的油库、炼油厂等高价值目标。 这些无人机通过“星链”系统指挥,专挑俄军防空薄弱处切入,例如1月16日那场160枚导弹和无人机的夜袭,直接突破了俄边境防空网。
战场另一端,俄军正在东部加大压力。
整个6月,俄军新控制了556平方公里土地,创下单月最高纪录。 乌军精锐部队疲于奔命,四处填补防线漏洞。 而俄军工产能已实现“所有武器类别倍增”——这与乌克兰的防空资源枯竭形成刺眼对比。
在顿涅茨克前线,无人机早已成为胜负手。
2025年3月,泽连斯基突访波克罗夫斯克指挥所时,特意视察了无人机部队。 当时俄国防部通报一周内击落乌军超1000架无人机,这个数字印证了双方在京克地区的空中绞杀战强度。
瓦西里科夫空军基地的浓烟还未散尽。
基辅市民在街道上捡到俄军无人机残骸,上面用俄语刻着“来自库尔斯克的问候”而俄军第90坦克师已突破顿涅茨克防线,兵锋直指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——若此地失守,乌东将与西部彻底割裂。
配资平台推荐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